湾区内地九市 七市上半年GDP增速逾3%******
图:工作人员在联合飞机集团深圳基地的车间内组装植保无人机。\新华社
【大公报讯】记者卢静怡广州报道:7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已全部公布上半年经济“成绩单”。整体来看,9个城市中除江门和佛山外,GDP增速均在3%以上。大湾区两大一线城市中,深圳经济总量大,GDP增速也排在前列,达5.1%。而广州GDP增速为3.8%,虽然增长速度温和,但亦有亮点,生产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五成 。
记者梳理发现,增速较快的城市普遍在高新科技领域持续发力,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以深圳为例,其通用设备制造业上半年增长17.1%,其中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的产量分别按年增长59.0%、38.0%、35.8%。广州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37.7%,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0%;3D打印设备、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战略性产品产量亦录得逾40%的高增长。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广州数字经济、系统集成服务年增20%以上,已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总值4.3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3%,占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96.3%。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大湾区内地城市外贸规模连续8个季度保持正增长。上半年,大湾区内地9市民营企业进出口2.82万亿元,增长4.6%,占其进出口总值超过六成。
记者手记/宽容失败 从理念迈向实践******
图:工作人员在联合飞机集团深圳基地的车间内测试无人机的避障功能。\新华社
在科技创新的“马拉松”赛道上,深圳正以制度创新为引擎,为科研人员与资本方搭建起一座“安全港”。近日发布的《深圳市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指引(试行)》,通过系统化、可操作的规则设计,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从理念转化为实践。
这份被业界称为“创新保护伞”的文件,首次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划定了科研容错边界。5项勤勉尽责条件与9种免责情形,构建起从项目立项到结题的全链条保护机制,让科研人员不再因“怕犯错”而裹足不前。
政策突破的深层意义,在于重构了资本与创新的互动逻辑。过去,国资基金因惧怕责任追究,往往偏好“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早期科研项目往往捉襟见肘。如今,从深圳南山区允许基金内单个项目最高100%亏损,到广州开发区将种子直投单项目容亏率提升至100%,制度创新正推动国资从“保守出资人”转变为“风险共担伙伴”。这种转变,让硬科技企业得以在种子期获得“源头活水”,更让前沿技术突破有了试错空间。
创新必然伴随风险,创新也常与失败如影随形。深圳是次出台的新政,将孕育出包容失败的创新生态,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大公报记者毛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