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极端天气将更频密 宜早应对******
近日,全国各地遭受高温暴雨夹击。当华南华北西北遭遇超强大暴雨,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双双惨重,中部省市却被极端高温炙烤,川渝多地气温超过42℃,最高甚至达到44.2℃,一些地区或将面临旱涝急转的险情,而这样的极端气象情况似乎越来越常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发、广发、强发、并发的趋势,不断挑战人类的生存极限。而二者之间呈现怎样的关系,极端天气究竟由谁造成?
天气和气候主要的差别在于时间尺度,前者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环流及其导致的现象,后者指较长时间的天气现象的平均态。专家表示,所处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变化、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共同作用,造就了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笼罩在地球上空的各个高压、低压系统,不断移动、增强或减弱,带来了不同时间的阴晴雨雪天气。长时间尺度看,大气环流在一年四季中呈现一定规律,但如果出现异常,极端天气就有可能产生。
“气候变暖会加剧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改变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形势,是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重要背景。”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说。因此,气候变化并不直接导致极端天气的发生,但加强了其触发条件,可谓背后“看不见的手”。
随着气候变暖加剧,我国高温天气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的特点。伴随着温度升高,大气中持水量增加,极端强降水发生的风险也在增大,并且这将成为我们长期面对的现实。巢清尘说,根据最新的气候模式结果分析,预计到2050年我国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呈现发生更频繁、影响更广泛、极端性更凸显的趋势,极端高温、干旱、强降雨等事件趋多趋强。宜树立底线思维,早做应对。\大公报记者李紫妍
朝鲜进行战略巡航导弹发射训练 金正恩观摩训练****** 据朝中社28日报道,2月26日上午,朝鲜人民军西部地区导弹联合部队所属部队在朝鲜西海海域进行了战略巡航导弹发射训练。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观摩了发射训练。
据报道,两枚战略巡航导弹分别用时7961秒和7973秒,沿着椭圆型轨道飞行1587公里,精确打击了目标。
报道指出,发射训练旨在提醒对手看清朝鲜人民军在任何空间的反击能力和不同核运用手段的准备状态,显示国家核遏制力的可信度,确保战略巡航导弹部队熟练执行突然火力任务。
报道称,金正恩观摩了发射训练,对发射训练结果表示满意。他表示,持续试验朝鲜核遏制力组成部分的可信度和运用性,并显示其威力,本身就是负责任地行使战争遏制力。